2月3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股指大跌。现货方面,沪深300指数下跌7.88%,上证50指数下跌7%,中证500指数下跌8.68%。期货方面,IF的4个合约、IC的4个合约均跌停,IH合约也接近跌停。历史上期指跌停的情形并不多,本文对历次跌停后的期指表现进行统计,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2月3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股指大跌。现货方面,沪深300指数下跌7.88%,上证50指数下跌7%,中证500指数下跌8.68%。期货方面,IF的4个合约、IC的4个合约均跌停,IH合约也接近跌停。历史上期指跌停的情形并不多,本文对历次跌停后的期指表现进行统计,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历史上期指跌停背景回顾
自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期指一共有15个交易日出现过至少一个期指合约跌停的情况,合约跌停次数共计90次。虽然跌停次数不少,但主要发生在2015年。
期指首次跌停发生在2015年1月19日,当日IF四个合约均跌停。当时的大跌一方面源于政策面的利空消息,监管层严查部分券商的融资业务,银监会也开始治理委托贷款的来源和用途,金融地产等蓝筹板块大跌,杠杆资金出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股指从2014年11月以来涨幅过快,部分获利回吐的压力较大导致的。但政策面对于除了金融之外的板块影响不大,以IF当月合约为例,次日即开始上行,并连续上行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9.18%,随后IF合约窄幅振荡后继续延续2014年年底以来的快速上行,直到2015年6月。
此外,2015年6—9月,三大股指期货也发生过多次跌停,以交易日计,共发生过13次。2015年5月28日沪深两市大幅回调,拉开了2015年两轮股市大跌的序幕。2015年6月12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A股从6月15日开始下跌,至7月8日,其间沪深300指数下跌31%。8月11日,人民币汇改启动,人民币中间价大幅贬值,叠加全球股市暴跌,A股遭受第二次重挫。8月18—25日,沪深300指数下跌26%。2015年两轮股市大跌延续2个半月,当时期指跌停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货大跌导致期货联动大跌,另一方面期货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市场大跌时受到追捧。市场等到9月之后才恢复平稳。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