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甘蔗宿根的特性,白糖产量呈现5-6年一个周期,其中每隔2-3年增产与减产交替出现,糖价也因此表现先跌后涨的周期性规律。伴随金融市场节后开市,除金银等避险金属外,国内商品期货价格普遍跳空低开后继续下挫,各板块均有品种跌停。不过,白糖期货表现相对抗跌,虽然开盘首日价格大幅跳空低开,但是最终收以长下影线的十字星线,表明下方支撑牢固,吸引做多资金入市,叠加原糖强势上涨,次日白糖期货强势反弹,悉数合约涨停。预计在减产周期与牛市格局的背景下,糖价继续反弹的概率增加。
摘要
因甘蔗宿根的特性,白糖产量呈现5-6年一个周期,其中每隔2-3年增产与减产交替出现,糖价也因此表现先跌后涨的周期性规律。伴随金融市场节后开市,除金银等避险金属外,国内商品期货价格普遍跳空低开后继续下挫,各板块均有品种跌停。不过,白糖期货表现相对抗跌,虽然开盘首日价格大幅跳空低开,但是最终收以长下影线的十字星线,表明下方支撑牢固,吸引做多资金入市,叠加原糖强势上涨,次日白糖期货强势反弹,悉数合约涨停。预计在减产周期与牛市格局的背景下,糖价继续反弹的概率增加。
疫情蔓延,但供需基本面主导糖价方向
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我国发生过非典疫情。当时白糖期货没有挂牌上市,而柳糖现货合同价由2002年12月份的2269元/吨涨至2003年3月份2450元/吨的高点,涨幅约7.98%,若自2002年10月份起计算,涨幅约18.8%。究其根本在于,一是自2002/2003榨季(每年10月至次年9月为一个榨季)之后糖市即将进入减产周期,减产预期提振叠加国内消费较2001/2002榨季大幅提高360万吨至1030万吨,同比增幅约53.7%,二是2002-2003年农产品(000061,股吧)全面大幅涨价等比价关系的影响,推动行情逐步走高。在2003年3月中旬以后,非典疫情恐慌情绪逐步放大并对食糖等居民消费品形成一定影响,但糖价回落更多的来自于2001-2003年产量增幅连年增加、而需求增幅落后导致的库存积压。数据显示,2003年末食糖库存达到了170万吨,远高于1998-2002中的任何一年,也因此糖价止涨回落至6月份2232元/吨附近,跌幅约8.89%。由此来看,在疫情影响下糖价更多的跟随供需基本面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影响。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