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结束的OPEC+会议谈判破裂,既无减产延期,也不扩大减产。谈判期间OPEC内部同意扩大减产150万桶/天,其中,OPEC减产100万桶/天,非OPEC减产50万桶/天,但该协议被俄罗斯拒绝。并且俄罗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产量可不受限制。而OPEC对俄罗斯作出强硬回应,表示不再延长现有的削减计划。受此影响,国内外油价开启断崖式下跌。而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原油需求受到较大冲击,在此供给过剩背景下,原油料将延续疲软走势,但下行空间仍值得商榷。
3月6日结束的OPEC+会议谈判破裂,既无减产延期,也不扩大减产。谈判期间OPEC内部同意扩大减产150万桶/天,其中,OPEC减产100万桶/天,非OPEC减产50万桶/天,但该协议被俄罗斯拒绝。并且俄罗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产量可不受限制。而OPEC对俄罗斯作出强硬回应,表示不再延长现有的削减计划。受此影响,国内外油价开启断崖式下跌。而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原油需求受到较大冲击,在此供给过剩背景下,原油料将延续疲软走势,但下行空间仍值得商榷。
核心战略不同致谈判失败
在近几年的OPEC+减产协议执行以来,沙特严格执行减产协议,而俄罗斯减产执行率向来偏低。从俄罗斯持续表态的观点透出其同意延长减产时间而非加大减产力度,俄罗斯方面更多的想保住市场既有份额,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因为俄罗斯从2016年开始将乌拉尔原油超过40美元/桶将石油收入纳入财政储备,从外汇储备上看,目前已经达到1250亿美元,重新回到2014年油价下跌前的水平,俄罗斯财政能力可以承受40美元/桶以下的低油价。而以沙特为首的OPEC则表示坚持加大减产力度,其更多的是想保住相对较高的油价。因为当前沙特财政赤字较大,需要84美元/桶的油价才能实现财政平衡,沙特对油价的敏感度较高。俄罗斯与沙特的核心战略不同也是这次OPEC+会议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且料将6月底之前很难进行新的产量谈判。
全球中期产能过剩压力激增
各原油主产国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此次OPEC+减产谈判的失败宣告原油价格战正式打响。而沙特等OPEC国家不再延长现有的减产计划意味着其剩余产能将全部释放,沙特或将其产量增加至近年来高位1100万桶/日,其他欧佩克国家也将产能提高到最大,潜在增产空间将达到近280万桶/日。欧佩克国家相对当前的产量,其潜在的增产空间将达到210万桶/日。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