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以总产14281万吨的“成绩”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夏粮主要作物,小麦在播种面积下调1.2%的同时,总产量不降反升,相比2019年增长了0.6%。
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以总产14281万吨的“成绩”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夏粮主要作物,小麦在播种面积下调1.2%的同时,总产量不降反升,相比2019年增长了0.6%。
由此可见,这场逆势突围的翻身仗夺取最终胜利,主要归功于小麦单产的提升。从众多因素来看,在肥料、农药、水资源和农机具投入相对稳定以后,品种改良的作用凸显。
今年,经历了疫情的考验,面对小麦病害、干旱等不利因素,在这个特殊年份的丰收答卷中,良种的作用功不可没。据测算,其增产效应可达增产总量的50%。近年来,我国小麦品种在产量提升、品质改良及抗性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小麦的增产幅度在三大主粮中最为明显,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我国夏粮丰收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中国饭碗筑牢了坚实底座。
单产升级——带动大面积小麦产量稳步提高
“2019年秋至2020年夏,对冬小麦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生长季。”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秘书长肖世和告诉记者。
2019年秋播部分地区干旱,对小麦播种出苗不利,越冬期又遇明显暖冬;小麦拔节后的3月底至4月份倒春寒频发,对穗粒数影响较大;5月份雨水偏多,病害偏重发生;6月初气温骤升,小麦非正常成熟,粒重未达理想水平;新冠肺炎疫情还干扰了小麦田间管理……对于这季冬小麦来说,今年可谓是个“不利之年”。
即使在如此特殊条件下,多个新品种仍创造了各地高产纪录。“去年少数地区因为干旱又缺少浇水条件,足足拖到小雪节气之后才播种,几次倒春寒再加上5月份的阴雨天、光照不足,影响了穗粒数和籽粒灌浆。”这一季冬小麦从头到尾都牵动着烟农1212品种培育人、烟台市农科院副院长姜鸿明的心。他坦言,“今年的整体气候条件不太好,疫情原因病虫害也没有得到及时防治,没想到产量还能这么高。”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