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美国疫情的不确定性再度引发金融市场震荡,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下跌。全球市场集体下挫,市场情绪整体低迷。与此同时,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却有所增加,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或使已经饱和的原油市场加剧失衡。
国际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国际能源金融市场频繁震荡,尤其是在全球原油需求疲软和供应过剩情况下,国际油价大幅波动。4月21日,WTI原油期货合约价格暴跌至-37.63美元/桶,史无前例地出现了“负油价”。当前,全球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美国疫情的不确定性再度引发金融市场震荡,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持续下跌。全球市场集体下挫,市场情绪整体低迷。与此同时,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却有所增加,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或使已经饱和的原油市场加剧失衡。
作为国际原油市场的被动“参与者”,我国能源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油市波动影响。掌握原油定价权这一能源金融市场的定价标杆,是应对国际油市剧烈变化和各方博弈日益激烈的有效举措。在国际油市剧变、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下行压力加大的特殊时期,我国应抓住机遇,多措并举,推进能源金融市场政策调整,积极融入国际石油定价体系。
第一,稳定国内原油期货市场,提升人民币石油定价权。当前,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与我国作为全球原油最大进口国和第二大消费国的地位不相匹配。美元计价和结算体系更是使我国原油进口频繁遭受美元波动和地缘政治事件影响。面对国际油市的剧烈波动,应该抓住原油贸易格局转变契机,顺势完善国内原油期货交易体制,加强原油期货市场管理,适度扩充原油期货交易品种及交割库容,逐步推动上海原油期货成为亚洲原油定价基准,以降低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原油期货市场的影响程度。同时,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双边贸易往来,推进原油贸易与一般商品和服务贸易相结合。并加快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推动石油贸易及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以人民币国际化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