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是近几年国内期货市场的一个热词。自2018年3月原油期货上市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不断向前推进,引入境外交易者的期货品种已扩充至5个,国际铜期货上市、棕榈油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渐行渐近,境内期货品种交割结算价授权给境外交易所实现零的突破,而境外设库等对外开放路径和模式也在探索推进中。
日前,监管层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可以预见,接下来,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多元开放的新阶段。
境内交易所国际化推进各有侧重
据了解,自2018年首个国际化品种——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境内期货市场不仅陆续推出了5个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的国际化品种,三家商品交易所也都陆续在新加坡设立了境外办事处。到了今年,境内四家期货交易所均被纳入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ESMA)的第三国交易场所交易后透明度评估正面清单,为未来欧盟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品种提供了更多便利。
除此之外,境内期货公司“走出去”的步伐也从未停歇。据了解,目前至少有20家境内期货公司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已取得了香港证监会下发的相关牌照开始展业。另外,还有少数期货公司获得了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监管认可,在这些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并根据已获得的牌照开始开展相应业务。
这一成果的取得无疑是非常艰辛的。实际上,据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韩乾了解,多年来境内各大交易所在对外开放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