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罕见的“一豆难求”景象,大豆价格也走出了历史级别行情。11月9日,代表国产大豆行情的豆一期货价格最高触及5299元/吨,创该品种2002年上市以来新高。11月10日收盘,豆一期货主力合约日内上涨0.96%,报5250元/吨。
抢玉米的热潮刚刚平静下来,又投入了抢大豆的忙碌之中。
10月份前后是新豆的收获期,农户会集中卖给贸易商,年内价格低点往往在此时出现。但今年农户看到二季度至三季度大豆价格一度涨至5000元/吨以上,产生了严重的惜售情绪,贸易商和用粮企业大幅提高了收购价格,但仍然收不到货,供应出现了断档。
业内人士指出,内外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大豆价格大涨,市场上下游博弈氛围较强。但国内大豆供应连续上升,进口大豆亦大幅增加,为大豆价格上涨增加了不确定性。
豆一期货创历史新高
伴随罕见的“一豆难求”景象,大豆价格也走出了历史级别行情。11月9日,代表国产大豆行情的豆一期货价格最高触及5299元/吨,创该品种2002年上市以来新高。11月10日收盘,豆一期货主力合约日内上涨0.96%,报5250元/吨。

打开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
大豆分析师表示,此轮国内大豆期货(指豆一期货)大涨并创下新高,与国际市场粮价波动关系密切。受中国需求、美国大豆生长季节遭遇风暴和干旱袭扰以及巴西大豆受干旱影响播种迟缓影响,国内外资金炒作氛围较强。
国产大豆价格上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受自身的供需格局影响。虽然在国产大豆振兴计划的支持下,国内大豆产量有所恢复,但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过去两年每年都要消耗200万吨左右的储备库存,供需形势呈逐年趋紧,最终造成了今年大豆价格大幅上涨。
然后受台风天气影响,南方大豆减产较为明显,东北产区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集中上市期延迟了大概3周左右。“在这期间,南方大豆减产情况发酵,同时随着天气转冷,传统消费旺季到来,下游存在补库的需求,开始主动到东北进行采购;叠加国内频发因食品而感染新冠的病例,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因商检无法正常出货,阶段性的供需错配推涨了大豆价格,而上涨的豆价又助长了农民的惜售情绪。” 光大期货研究所农产品研究员周俊禹表示。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