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甲醇基本面快速转好。西北地区因天然气冬季限气,停产160万吨/年甲醇装置;陕北地区新建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外采试车。供应缩减和需求增加,彻底扭转了内陆地区甲醇供大于求的局面。
进入11月,甲醇基本面快速转好。西北地区因天然气冬季限气,停产160万吨/年甲醇装置;陕北地区新建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外采试车。供应缩减和需求增加,彻底扭转了内陆地区甲醇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西北地区甲醇价格涨至1770元/吨,较上月末1530元/吨涨240元/吨,涨幅超15%;山东地区接货价格自1700元/吨涨至2000元/吨,涨300元/吨,涨幅超17%;港口地区自1950元/吨涨至2130元/吨,涨180元/吨,涨幅超9%。
内陆短期供小于需
本轮甲醇现货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内陆,进入11月,内蒙古地区100万吨/年、青海地区60万吨/年两套甲醇装置因冬季天然气限气陆续停产,内陆现货市场自前期的供大于需转为供需基本平衡。陕北地区新建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于11月初外采甲醇试车,彻底扭转了内陆市场供需结构,由前期的略显供大于需转为阶段性供不应求。受此影响,陕北、内蒙古地区甲醇现货率先走高,山东、华北地区接货价格紧随上涨,实现了本轮甲醇现货的快速拉涨。
早在10月下旬,河南地区3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重启外采,已经推涨陕西关中、河南地区的甲醇价格,并带动鲁南、苏北地区价格走高。近期利好集中出现,西北价格走强,山西、河北地区受环保影响限产,而传统下游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弱化,加之新建甲醇制烯烃装置增加外采,彻底扭转了国内长达半年的供大于需结构。
陕北地区新建甲醇制烯烃装置或维持外采至试生产结束,其配套的甲醇装置将于春节后才能投产,那么内陆地区甲醇短时不存在大幅下跌的基础。
温馨提示:请远离场外配资,谨防上当受骗。







Copyright © 201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