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7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7.8%,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连续九个月低于50%,再次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齐正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指数已连续一段时间维持在50%以下,并再次创出新低,这意味着全球制造业的下行趋势行业增速回升,复苏之路仍面临较大挑战。 。 高通胀、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金融市场动荡、贸易壁垒不断上升,都在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
齐正彦表示,虽然当前全球经济总体下行压力持续,但仍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将为全球经济后续复苏提供支撑。 一方面,区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RCEP实施效果有望持续显现; 另一方面,金砖国家扩张正在进行,为全球金融体系稳定提供新的支撑。
亚洲和非洲制造业保持平稳
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非洲制造业保持相对稳定。
6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连续六个月位于50%以上,显示亚洲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从亚洲主要国家来看,虽然我国制造业PMI仍低于50%,但经济运行企稳,市场需求降幅趋缓,新动能需求增长动能加快,生产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产成品去库存持续推进,市场价格也趋于稳定; 印度制造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虽较上月有所放缓,但PMI仍高于57%; 日本制造业再度萎缩,PMI跌至50%以下; 越南和韩国制造业仍保持下滑趋势,PMI均低于48%。
齐正彦表示,当前亚洲制造业PMI持续运行在50%以上,这表明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亚洲经济仍保持良好韧性,保持稳定增长。 当前,中国仍然是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近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强调,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5.6%,高于3月份的预测值。 0.4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此前也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将继续成为亚太地区的增长引擎。 同时,中国经济也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6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50%左右。
“当前非洲经济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齐正彦表示,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深入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不断优化升级,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 近期中非经贸博览会相关数据显示,中非经贸合作多项数据再创新高。 中非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不仅促进了非洲的发展,也为国际对非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持续推动非洲经济稳定向好。
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垫底
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持续下滑并持续探底。
6月欧洲制造业PMI为45.4%,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连续11个月低于50%,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美洲方面,6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6.5%,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运行在50%以下。 主要国家数据显示,除墨西哥制造业PMI高于50%外,美国、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制造业PMI均低于5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需求收缩效应逐渐显现,显示出总量需求订单不足,叠加因贸易保护主义和个别国家的影响。 “去风险”实施的结构性影响阻碍了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全球流通,阻碍了制造业活动的扩张。
从美国数据来看,ISM(供应管理协会)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46%,已连续8个月低于50%。 美国制造业订单需求降幅放缓,新订单指数环比回升3个百分点至45.6%。 但企业生产活动放缓,生产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4.4个百分点。 库存和就业双双下降,反映出制造企业对未来预期持谨慎态度。
“虽然近期美国通胀增速有所放缓,5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4%,但尚未达到目标点,且在近期较为强劲的就业数据支撑下,美联储仍将维持从紧的货币政策,齐正彦分析称,6月货币政策会议的“点阵图”预测显示,今年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仍面临重大挑战。挑战。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报告中强调了美国经济的风险。 IMF认为,高利率持续的时间越长,包括美国国债市场在内的金融链断裂的可能性和影响就越大,复苏可能会更加困难。
在刘向东看来,各国应加强协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放松紧缩的宏观政策,着力改善需求,有效恢复内生动力,减少贸易保护主义,适当放宽进出口限制。 控制措施。 同时,提振内需,确保全球经济复苏恢复正常运行。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