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鹏元评级。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作者:王路遥 刘师宇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证券评级部
主要内容
省情概况:江苏下辖13个地级市,下辖96个县(市、区),包括市辖区55个、县级市21个、县20个,其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宜兴市和太仓市等22个县市为全国百强县;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依托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经济与财政:2016年,江苏省GDP总量为7.6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GDP增速达到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全省经济仍维持较高增速。受“营改增”政策影响,2016年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明显下降,增幅仅为1.15%,但公共财政收入质量和和财政自给率均超过80%,仍处于较好水平。分地区来看,江苏省下属各地级市经济和财政实力分化较明显,苏州、南京和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与财政实力很强,远超江苏省其他区域;泰州、扬州、南通等苏中地区经济增速较快,但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盐城、宿迁、淮安等苏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且受“营改增”政策的影响明显大于苏南地区,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下滑幅度较大。
负债方面:截至2016年末,江苏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915.35亿元,较2015年末上升了3.40%。从债务率来看,2016年江苏省政府债务负债率为62.90%,较上年下降了5.60个百分点,居于全国中游水平。2017 年江苏省政府到期政府债务额为 1,007.99 亿元,预计全省置换债券额度 2,009.8 亿元,但考虑到基础建设需要等因素,发行规模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2017年1-6月,鹏元样本中的江苏省城投企业共发行城投债210支,发行额为1,495.2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比减少了33.96%和39.16% 。2017年上半年全省城投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下降明显,但下降幅度低于全国约8个百分点。
城投公司情况:剔除存量债券中存在关联关系的主体和资料不全的主体,我们统计分析218家城投公司的财务情况。2016年末,江苏省各市城投企业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额的规模与当地经济财政情况相关,因此南京、苏州、南通市的城投企业资产与净资产规模相对较大;从收入和利润来看,样本企业2016年利润总额中营业外收入占比为78.83%,样本企业对政府补助等收入存在依赖,其中,扬州、苏州和无锡的样本企业该比例较高;从负债和有息负债规模来看,2014-2016年徐州市和淮安市样本企业的负债规模和有息负债规模增长均较快,而苏州、南京和无锡市样本企业负债与有息负债规模则变动不大;2016年末,样本企业有息负债/净资产比率平均为90.6%,保障程度尚可。
综合来看,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其所属区域城投企业风险相对较低,盐城、淮安、徐州等苏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且近年来有息债务增速较快,其所属区域城投公司风险相对较高。
正文
一、江苏省经济与财政概况(一)江苏省情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连安徽,北接山东.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6%,列全国第24位,截至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998.60万人。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市,下辖96个县(市、区),包括市辖区55个、县级市21个、县20个,其中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宜兴市和太仓市等22个县市为全国百强县,数量居于全国第二位。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也是著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依托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江苏省已形成了机械、石化、纺织以及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江苏仍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制定落实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相关的多项政策,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同时,江苏大力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进一步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苏锡常、徐州都市圈建设;抓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进一步提高苏南、苏中、苏北发展的协调性,统筹推进沿江、沿沪宁线、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发展;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宁杭生态经济带、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实施支持苏北发展的新一轮政策措施,落实沿海地区发展各项任务,苏南引领型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生态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全省经济与财政
近年来,江苏省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且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公共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均处于较好水平,江苏省整体经济与财政实力较强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4-201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幅达8.33%,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33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期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累计达13.68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1.17%,占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均维持在8%左右。从投资结构看,江苏省一方面加大对工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三年间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分别累计完成投资6.75万亿元和6.52万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9.37%和49.87%,其中工业投资占比高于全国水平10.56个百分点。
具体看2016年,江苏省GDP总量为7.6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很高;GDP增速为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10的省份中位居第3位,但由于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新兴领域有效供给不足,高性价比、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相对短缺,加之当前工业企业面临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受市场需求疲弱、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困难较大,近年来江苏整体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经济结构来看,2016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5.4∶44.5∶50.1,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2014年提升了3.4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结构“三二一”的转变,形成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6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4.9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5%,仅排名全国第25位;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45万亿元,增长7.9%,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4个百分点,在投资放缓的情况下,符合产业结构中高端发展的投资结构调整方向基本确立,投资比重大幅增加的行业主要是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2017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在7-7.5%,较2016年略有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计在7.5%左右,与2016年基本持平;预计江苏省2017年整体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发展。
![]() |
![]() |
分区域看,江苏省下属各地级市经济和财政实力分化较明显,苏州、南京和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与财政实力很强,远超江苏省其他区域;泰州、扬州、南通等苏中地区经济增速较快,但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盐城、宿迁、淮安等苏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2016年江苏省GDP在5,000.00亿元以上的地级市有6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徐州和常州,其中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5.09亿元、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3.02亿元、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10.02亿元,分别居江苏省前三位,远超全省其他地级市。从GDP增速情况来看,13个地级市中,2016年泰州、扬州、南通和镇江等地级市GDP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分别为9.50%、9.40%、9.30%和9.30%,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1.6、1.5和1.5个百分点。从2014-2016年的GDP平均增长率来看,扬州、泰州、盐城和淮安等地级市的GDP增速较快,分别达到10.23%、10.17%、10.10%和10.07%,其他地级市的GDP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下。整体来看,苏州、南京和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很强,远超江苏省其他区域;泰州、扬州、南通等苏中地区经济增速较快,但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盐城、宿迁、淮安等苏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 |
结合财政支出分析:从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对GDP的规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与GDP的比值)看,苏州、南京、淮安和宿迁等地级市的财政收入相对规模较大,与GDP的比值均在10%以上;宿迁、盐城和淮安等地级市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较大,与GDP的比值均在15%以上,当地政府的支出压力较大。从财政自给能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值)看,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财政自给情况明显较好,上述地区财政自给率均超过90%;淮安、徐州、盐城、连云港和宿迁等地级市的财政自给情况一般,上述地区财政自给率均低于70%。
综合来看2016年,(1)苏州、南京和无锡等市GDP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很大,财政自给能力很好,且税收收入增速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2)南通市GDP增速较快,财政收入质量和财政自给能力较好,但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税收收入规模较上年下降明显,同时南通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大,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3)徐州市GDP增速8.2%,财政收入质量较好,但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税收收入规模较上年下降9.05%,同时徐州市财政自给情况一般,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大,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4)常州市GDP增速尚可,财政收入质量较好,财政自给率达到93.39%,但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大,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5)盐城市GDP增速尚可,财政收入质量较好,但财政自给率偏低,同时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税收收入规模下降明显;(6)扬州、泰州和镇江等市GDP增速较快,位居江苏省前三位,财政收入质量和财政自给能力较好,但上述地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均明显下降,对地方综合财力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7)淮安市和宿迁市GDP总量偏小,在江苏省排名靠后,但GDP增速较快,同时上述地区财政收入质量较高,财政自给率偏低,淮安市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税收收入规模下降明显;(8)连云港市GDP总量和增速均在江苏省排名靠后,税收收入规模大幅下降,是江苏省受“营改增”政策影响最大的地区,同时财政收入质量较好,但财政自给率偏低,政府性基金收入明显下降,对地方综合财力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 |
![]() |
江苏省县域整体经济与财政实力较强,但分化较为明显,在2017年全国百强县中,数量居于全国第二位,但主要位于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县级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具体看江苏省各县级区域经济财政情况。经济总量方面,2016年全国GDP超千亿的县市共21个,其中江苏占8席,居全国第一,包括昆山市(3,160.29亿元,隶属苏州)、江阴市(3,083.30亿元,隶属无锡)、张家港市(2,317.24亿元,隶属苏州)、常熟市(2,112.39亿元,隶属苏州)、宜兴市(1,377.74亿元,隶属无锡)、太仓市(1,155.13亿元,隶属苏州)、丹阳市(1,136.04亿元,隶属镇江)、海门市(1,005.10亿元,隶属南通)。GDP增速方面,2016年江苏省县级区域的GDP增速主要集中在7.5%-9.5%之间,除姑苏区(6.0%,隶属苏州)、靖江市(5.7%,隶属泰州)外,GDP增速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
从财政收入情况看,2016年江苏省县级区域合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97.15亿元;其中,15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占县级区域的比重为15.63%,均位于苏南地区,其中苏州市有7个、南京市有3个、无锡市有3个,常州市有2个;31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50-100亿元之间,占比为32.29%;30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30-50亿元之间,占比为31.25%;20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30亿元以下,占比为20.83%。从财政支出情况看,2016年江苏省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6,807.57亿元;其中,15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00亿元,占比为15.63%;53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50-100亿元之间,占比为55.21%;17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30-50亿元之间,占比为17.71%;11个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30亿元以下,占比为11.46%。此外,2016年江苏省县级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在主要在75%-95%之间,公共财政收入质量总体较好。
结合财政支出分析:从财政自给率看,2016年江苏省能实现财政自给(财政自给率高于100%)的县级区域共计39个,占比为40.63%,主要集中于南京市(9个)、苏州市(8个)、无锡市(5个)和常州市(4个)等苏南经济发达区域;其余57个县级区域的财政自给率均低于100%,不能自给自足,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上级财政的支持;其中,财政自给率在70%-100%的县级区域共20个,占比为20.83%,;财政自给率低于70%的县级区域共37个,主要集中于盐城市(8个)、徐州市(7个)、淮安市(5个)、宿迁市(5个)和连云港市(4个)等苏北地区。总体而言,虽然江苏省财政实力较强,但各地区间的财政自给情况差异较大,苏南地区的财政自给水平整体上要好于苏北地区。
![]() |
![]() |
![]() |
![]() |
(一)江苏省政府性债务概况
1、债务余额情况
截至2016年末,江苏省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0,915.35亿元,较2015年末上升了3.40%。其中,一般债务规模为6,413.98亿元,专项债规模务为4,501.37亿元。2016年,中央核定江苏省政府债务限额11,830.30亿元,江苏省实际债务规模低于限额。从债务率来看,2016年江苏省政府债务负债率为62.90%,较上年下降了5.60个百分点,在全国居于中游水平。
2、地方债发行情况
根据 wind 数据显示,2015-2016 年和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分别发行地方债3,194.00亿元、4,511.75亿元和1,009.14亿元,全部为公募发行,发行总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置换金额分别为2,883.00亿元、3,638.04亿元和1,009.14亿元。
![]() |
![]() |
1、2017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概况
我们对江苏省发行过债券的地方国有企业进行筛选,并参照了银监会地方投融资平台名单等公开资料,形成了鹏元江苏城投公司样本集合,截至2017年6月末共计317家主体,他们在江苏省各市的分布情况如下图。其中,截至2017年6月末,存量城投债的样本企业为299家。
![]() |
2016年12月,国办函88号文提出地方政府债务分类处置办法并再次重申政企债务边界,以及从2016年开始债券市场流动性压力不断增大,加上宏观经济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影响,城投债发行量大幅萎缩。2017年1-6月,江苏省样本城投企业共发行城投债210支,发行额为1,495.2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了33.96%和39.16%。2017年上半年全省城投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下降明显,但下降幅度低于全国约8个百分点。
![]() |
![]() |
为了观察江苏省各市样本企业的整体采取情况,我们剔除了存量债券中存在关联关系的发债城投主体和资料不全的发债城投主体,对剩余的样本企业财务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
从资产规模来看,截至2016年末,样本城投企业2016年末总资产合计72,086亿元,地方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的南京、苏州、南通、无锡和常州市的城投公司资产规模较大,上述五市城投平台资产总额均在5,000亿元以上,而宿迁市城投平台资产总额则最低。2016年末,除南京以外,江苏省各市城投公司总体资产结构均以流动资产为主,平均占比69%,但考虑到样本平台主体2016年末资产总额中有46%集中于以往来款和土地使用权为主的其他应收款和存货科目,或将弱化样本城投公司的资产流动能力。2014-2016年,样本企业平均总资产复合增长率16%,其中淮安市、徐州市和盐城市的城投公司资产总额的增速较高,均超过了20%。
![]() |
![]() |
![]() |
![]() |
![]() |
![]() |
![]() |
![]() |
从样本企业信用评级情况来看,我们分析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存在尚未偿付债券的299家样本企业的最新长期主体信用评级情况,其在各市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整体来看,由于经济财政实力较强,苏州市、南京市和无锡市的城投企业整体级别较高,AA+及以上级别的主体在当地城投企业中的占比较高,而宿迁市、扬州市和镇江市样本城投企业级别集中于AA及以下。
![]() |
![]() |
总体来看,江苏省城投企业整体信用展望为稳定,但考虑到江苏省下属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随着前期存量债务的不断累积,部分城投企业通过再融资支持债务偿付,2014年以来,城投企业负债规模增长较快,杠杆率攀升,有息债务规模增加,江苏省下属不同区域城投企业的信用品质出现一定的分化。其中,苏州、南京、无锡等苏南地区整体经济财政实力较强,其所属区域的城投企业风险相对较低,盐城、淮安、徐州等苏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且近年来有息债务增速较快,其所属区域的城投公司风险相对较高。
声明: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鹏元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