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警惕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04 11:23:28 
  摘要

  警惕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与16Q2的违约潮不同,当前的新增违约人均为民企,且违约债券的规模相对有限,暂未引发踩踏。但是,我们担心监管所带来的赎回会与信用违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无法自我稳定的螺旋。在过去的短短两个多月中,债券市场增加了三个违约人:丹东港、亿利集团、保千里(600074,股吧)。我们认为,本阶段集中违约与监管趋严带来的信用收缩有关。

从理论上讲,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会相互强化:

  一方面,监管趋严造成了信用收缩,而信用收缩的结果就是信用的可获得性降低,乃至于违约。

另一方面,违约的出现会降低市场的风险偏好,其结果是对于信用品配置意愿的下降。

  很显然,“信用收缩信用违约信用进一步收缩信用违约进一步增加”的机制一旦开启,就无法依靠内在的力量稳定下来。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知这个机制是否会被触发,但是我们知道近期被触发的概率明显高于前面几个季度。

  因此,对于中低等级品种而言,当前的利差补偿仍不充足。

  我们对中低等级信用债市场依旧保持谨慎,认为近期收益率还将上行。分券种来看,民企、低等级、非公开、有瑕疵等受信用风险影响较大的品种,其上行的幅度也会较大,我们建议尽可能地规避。

  对于流动性较好的AAA级优质国企品种而言,近期其可能受益于流动性改善以及利率品的下行。但是从投资的性价比角度考虑,我们并不建议负债端不稳定的资管户过多参与,毕竟年底前管理好流动性是首要任务。

  一级市场:新发下降,发行利率整体上行

  上周主要信用债发行量大幅减少,一方面源于临近年末配置力量较弱,另一方面源于二级市场收益率高企,企业发行意愿弱化且11 月中旬两周已释放融资需求。发行利率整体提高,高评级短融和中票均价升量减,AA+以下评级短融和中票则量价齐升。

  二级市场:收益率震荡,信用利差走势分化

  交投减少,中票和企业债收益率上周均呈倒V 型;短期票据收益率延续前周的上行趋势,或反映市场情绪依然悲观,低评级公司债收益率陡峭化上行。

  上周中票和企业债信用利差走势与收益率相似,公司债信用利差主动走阔,5 年期和7 年期均陡峭化上行;除银行及理财对资管新规的悲观态度之外,基金等机构面临一定估值压力,在配置盘不进场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售。

  1、警惕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1.1、“抗跌”优势不持久

  距资管新规的公布已经两周,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均上行,但是趋势有所缓和。近两周,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后又小幅回落,10Y国开累计上行了近100bp。上周信用债市场收益率跌幅较前一周明显收窄,3年期AAA和AA+级中票等品种的收益率基本与前一周末持平。城投债各等级债券收益率同样上升幅度明显收窄,但是部分中低评级产业债收益率仍继续大幅上行。上周各券种的信用利差同样继续走阔,但周中走阔幅度有所缓和。

十月以来,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上行的节奏并不同步。前者受到对金融监管趋严以及基本面好于预期的共同影响,收益率抬升明显,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由4.2%上升至10月末4.49%。后者信用债方面,以五年期AAA中票为例,十月收益率上行的幅度相对较小,信用利差被动收窄,说明信用债相对利率债表现出一定“抗跌”优势。而进入十一月,信用利差开始反向调整,可见“抗跌”的优势并不持久,信用市场表现出明显的“补跌”行情。
  十月以来,利率债和信用债收益率上行的节奏并不同步。前者受到对金融监管趋严以及基本面好于预期的共同影响,收益率抬升明显,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由4.2%上升至10月末4.49%。后者信用债方面,以五年期AAA中票为例,十月收益率上行的幅度相对较小,信用利差被动收窄,说明信用债相对利率债表现出一定“抗跌”优势。而进入十一月,信用利差开始反向调整,可见“抗跌”的优势并不持久,信用市场表现出明显的“补跌”行情。

  1.2、是什么触发了信用债的下跌?

  十月至十一月末,信用利差经历了“V”型调整,但走阔的幅度远大于十月收窄的幅度,可见信用市场由被动下跌,转为收益率的主动抬升。以五年期AAA中票为例,其信用利差在十月间压缩10bp,而在十一月抬升近30bp。

  信用市场的调整虽然滞后,但并未缺席,“抗跌”其实是一种假象。我们认为,信用债市场下跌一方面源于监管持续收紧引发的赎回,另一方面源于债券违约引发市场的恐慌。事实上,这两者有可能形成一个无法自我稳定的螺旋,即本篇报告标题中所说的“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1.3、监管的“紧箍咒”悬而不绝

  监管因素悬而不绝,不存在利空出尽的利好,配置力量的收缩在短期是难以逆转的。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监管政策去杠杆、挤泡沫的目标是明确的,同时也存在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刚性目标,意味着执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在细则出台、逐步施压的过程中存在空窗期,但监管目标未落实,就不是确认利空出尽的时点。若对理财的监管严格执行,会明显压缩理财资金的配置需求,信用利差将会在更高的水平上形成平衡。

1.4、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1.4、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与16Q2的违约潮不同,当前的新增违约人均为民企,且违约债券的规模相对有限,暂未引发踩踏。但是,我们担心监管所带来的赎回会与信用违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无法自我稳定的螺旋。在过去的短短两个多月中,债券市场增加了三个违约人:丹东港、亿利集团、保千里。我们认为,本阶段集中违约与监管趋严带来的信用收缩有关。从理论上讲,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会相互强化:

  一方面,监管趋严造成了信用收缩,而信用收缩的结果就是信用的可获得性降低,乃至于违约。

另一方面,违约的出现会降低市场的风险偏好,其结果是对于信用品配置意愿的下降。

  很显然,“信用收缩信用违约用进一步收缩信用违约进一步增加”的机制一旦开启,就无法依靠内在的力量稳定下来。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知这个机制是否会被触发,但是我们知道近期被触发的概率明显高于前面几个季度。

  因此,对于中低等级品种而言,当前的利差补偿仍不充足。

我们对中低等级信用债市场依旧保持谨慎,认为近期收益率还将上行。分券种来看,民企、低等级、非公开、有瑕疵等受信用风险影响较大的品种,其上行的幅度也会较大,我们建议尽可能地规避。

  对于流动性较好的AAA级优质国企品种而言,近期其可能受益于流动性改善以及利率品的下行。但是从投资的性价比角度考虑,我们并不建议负债端不稳定的资管户过多参与,毕竟年底前管理好流动性是首要任务。

  2、信用市场周度回顾2.1、评级调整与异常发行情况梳理

2.2、一级市场:新发下降,发行利率整体上行
【光大固收】警惕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2.2、一级市场:新发下降,发行利率整体上行

  2.2.1、配置弱、成本高、融资需求提前释放导致新发下降

  上周主要信用债新增683.2亿元,相比前周减少612.3亿元,上周总偿还仍然在1000亿元以上,信用债市场整体净偿还338.62亿元。各券种新发均减少,短融和中票降幅显著。信用债新发大幅下降一方面源于临近年末配置盘面临负债压力,配置力量较弱,另一方面源于二级市场收益率高企,企业发行意愿弱化。过去两周取消及延迟发行信用债规模为211亿,远超11月前两周81亿的数值。由于预计发行利率上行,企业在11月中旬两周提前释放融资需求,因此上周融资需求也相对减少。

2.2.2、发行利率整体上行
2.2.2、发行利率整体上行

  上周信用债发行利率整体提高,高评级短融和中票均价升量减,AA+以下评级短融和中票则量价齐升,呈现出“好的不想发,不好的忍痛也要发”。下周AA+以下评级信用债到期量依然在高位,若发行利率继续上升,需警惕低评级企业再融资压力引发的风险。

2.2.3、传统发债行业新发均下降,城投持续净融出
【光大固收】警惕信用收缩与信用违约的相互强化
2.2.3、传统发债行业新发均下降,城投持续净融出

  尽管上周新发行业个数减少,但各行业发行量均较小。传统发债体量较大的行业采掘、钢铁、建筑装饰、交通运输、房地产新发均下降,采掘和房地产净融入,钢铁、建装、交运则为净融出状态。城投债发行量维持低位,11月以来整体持续净融出。

2.3、二级市场:收益率震荡,信用利差走势分化
2.3、二级市场:收益率震荡,信用利差走势分化

  上周主要信用债二级市场成交量相比前周减少约37.8亿元,公司债交投减少幅度最大,约85亿元,企业债和中票成交量相比前周小幅增加。从收益率角度看,中短期票据和企业债上周均呈倒V型,高点在周三,或源于国开行和央行的呵护操作使利率债上涨,情绪转好令中票和企业债买盘边际增多,买盘或来源于配置力量,因为短期票据收益率延续上行趋势或反映交易盘情绪依然悲观,低评级公司债收益率陡峭化上行,各券种收益率走势与交投情况相符。

上周中票和企业债信用利差走势与收益率相似,短期票据小幅震荡。公司债信用利差则主动走阔,5年期和7年期均陡峭化上行,或与<a银行及理财对资管新规的悲观情绪有关,另一方面,基金和券商面临估值压力,在配置盘不进场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售。 src="/d/file/zhaiquan/2017-12-04/75603646267a0c79cb014230a80b6d9d.jpg">
上周中票和企业债信用利差走势与收益率相似,短期票据小幅震荡。公司债信用利差则主动走阔,5年期和7年期均陡峭化上行,或与<a银行及理财对资管新规的悲观情绪有关,另一方面,基金和券商面临估值压力,在配置盘不进场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售。 src="/d/file/zhaiquan/2017-12-04/1d9e240a040be6b818686663a3cbb72f.jpg">
  上周中票和企业债信用利差走势与收益率相似,短期票据小幅震荡。公司债信用利差则主动走阔,5年期和7年期均陡峭化上行,或与银行及理财对资管新规的悲观情绪有关,另一方面,基金和券商面临估值压力,在配置盘不进场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售。

EBS固收研究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EBS固收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