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三大因素致可转债大面积破发,可转债打新不再“无风险”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赵
自久立转2上市首日率先跌破发行价以来,12月以来先后上市的三只转债“全军覆没”。本周二上市的宝信转债开盘就跌2.85%,最终以96.9元报收,再创可转债上市最差表现。实际上,由于近期股市债市表现疲弱,可转债新券加速发行,加上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售的可转债上市后快速套现,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可转债市场的投资难言乐观。
可转债打新“无风险”不再
今年9月,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发行进行了修订,新规之下,参与转债网上申购无需预交定金且无需持有股票市值,可在不占用资金情况下顶格申购,这使得原本小众的可转债市场吸引了不少普通投资者踊跃参与。
资深投资者凌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在股市处于熊市阶段常出现可观的套利空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8年10月他曾用83元的价格购入了南山转债(110002行情,资料),“当时考虑的只是其债性, 83元买入了100元面值的可转债,到期收回100元,已有20%的利率,再加每年的利息,5年加起来也有9.4%,等于说持有5年可获得超过30%的利率,远远大于存入银行的收益,很划算。”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随着正股的暴涨,南山转债的价格很快就涨到了150元,此时我就卖出兑现了,后来债券还涨到接近200元。”凌先生回忆,以偏债性时买入,最后以偏股性时卖出,不一定要等到期才去兑换上述分析的债券收益。
11月以来可转债市场一直走弱,12月以来先后上市的三只转债更是“全军覆没”,直接破发。凌先生说,与打新股中签上市后一破板就兑现巨额收益不同,可转债上市后破发,投资者如果急于抛售则要吃亏。但是不是出现“补仓”或者买入机会?需要自己根据不同的可转债条款去分析。“目前市场已有93元左右的破发可转债,但以债性去分析,利率仍达不到我的要求,因此暂时还在观望。”凌先生对记者说。
密集发行或是频繁破发主因
可转债凭曾借着“下跌有界,上涨无限”的独特优势,经常与IPO新股收益相提并论。不过,近期受股价下跌影响,可转债正大规模跌破发行价。据集思录数据,包括3只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的可转债在内,昨日,二级市场上正在交易的29只可转债中,已有14只可转债跌破发行价,其中表现最弱的洪涛转债在昨日小幅下挫0.22%后已跌至92.81元。
可转债大规模破发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记者查阅数据发现,2011年9月曾出现过8只可转债在同一周跌破发行价的情况,其中包括当年9月2日上市首日即告破发的国电转债,2008年、2004年也出现过类似现象,股债同跌市场低迷是几次大规模破发的共同特点。
对于今年股市并不算弱却出现大面积破发的情况,杜兹投资董事长周志红告诉记者,极度分化的结构性行情是可转债下跌的原因之一,“从A股走势来看,一年时间沪深300涨幅度为21.32%,可是很多股票跌幅超过40%,这属于典型的结构性行情。可转债正股在下跌之中,加上今年以来债市低迷、年底将至银行资金面偏紧推动利率上升、近期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事件频发、12月以来A股市场调整,可转债出现大规模破发的现象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可转债迎来了史上最密集发行期,这也是可转债走弱的因素之一。”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称,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发行了近30只可转债新券,尤其是11月下旬以来,转债市场供给明显加速,仅11月份已经发行了12只,而过去两年每个月可转债发行量也就是2只。
此外,近期三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售的可转债上市后快速套现,也是可转债破发的原因之一。以嘉澳转债为例,11月27日,该可转债在上市第一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当天公司控股股东顺昌投资将配售的嘉澳转债8259.5万元全部抛售,这已经违反了上交所的减持规定,11月28日,嘉澳转债价格跌至101.02元,跌幅达17.74%,12月1日,嘉澳转债破发。
短期可转债投资难言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可转债待发行的规模尚未完全释放,根据Wind 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46家,拟发行规模达3850.08亿元,与此同时,证监会审批的速度也有加快的趋势。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持相对谨慎的观点,“虽然可转债的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但正股下跌和转股溢价率压缩的背景下,使得目前可转债的定价失去优势,在溢价率中枢渐趋合理之前,短期内在可转债发行提速的情况下,可转债的投资机会难言乐观。”
周志红认为,后期可转债具备相当大的投资机会,大部分正股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但是投资者还是应该等大盘企稳,走出下跌通道后参与为好。其次可转债跟新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转债转股跨度时间较长,债转股最短时间为1年期,最长为6年期,区间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可转债公司股票的价格以及上市公司的质地好坏,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以及市场经济大环境走势。”
可转债收益如何计算?
可转债是一种加了股票期权的债券,在约定期后可兑换成发债主体公司的股票,这也是大多数投资者青睐可转债的原因。兑换价即转股价,公司当前的股价即正股价,由于可转债的价值由债券本身的价值和将可转债以一定比例转换成正股的权利两部分构成,因此可转债存在两个溢价率:纯债溢价率和转股溢价率,这两个溢价率中较小的那个就是这份转换权的价值,转换权价值随着正股价格相对于转股价之间的差异而变化。
以昨日120.66元买入一张顺昌转债为例:一张可转债面值100元,转股价为9.32元,由于“股票数量=债券面值/转股价”,因此一张可转债可转换成100/9.32=10股(股票取整,余6.8元转现金),昨日澳洋顺昌(002245,股吧)的股价为10.81元,也就是说一张可转债的内在价值是10*10.81=108.1元,低于昨日买入的一张顺昌转债的价格120.66元,不具备兑换价值;如果转股价格不变,当时澳洋顺昌股价为15元,那么一张可转债的内在价值就是150元,存在较高的兑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