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中国酒店投资人开始真正关注酒店投资的合理性、资产运营效率的合理性、资产运营模式的合理性,这一变化趋势在2018年十分突出,在2019年将会继续延续并引导中国酒店投资回归理性。这是中国饭店协会业主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上海裕际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何操在中国饭店协会策划并推出的“行业领袖新春展望2019,携手高质量发展”专题中提出的观点。何操表示,市场政策调整和市场格局变化给中国酒店业带来了阵痛,而恰恰是这种阵痛让中国酒店投资人回归理性。
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休闲旅游的崛起,中国酒店数量的增长周期尚未结束,酒店业的天花板还远远没有到来。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中端酒店仍然会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因为从国际上看,在成熟市场,酒店市场集中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美国酒店业CR5(五个企业集中率)达95%,而中国CR5仅为51%,提高空间巨大。另外,中高端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但供给不足。国内中端酒店占比34%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在中端酒店领域仍有投资机会。目前来看,中端酒店连锁率仅超过20%,未来连锁化将成为中国酒店业扩张的主要路径,连锁中端酒店将逐渐成为主流。
当前,酒店投资也日趋理性。何操指出,中国酒店投资人发现,过去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大而全的酒店是酒店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的根本性问题。现在许多酒店开始按照科学合理的开发逻辑和顺序,聘请专业的机构和团队,对酒店以投资回报、坪效为导向进行缜密的事前评估,并以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和当地市场特征为基础,判断酒店的定位和功能设施配置。酒店越来越重视合理投资和错位竞争,已不再盲从酒店管理公司模版化、同质化的设施配置。
据何操介绍,国际酒店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30多年的时间,一直以纯管理的模式开展业务。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市场一路突飞猛进,中国成为国际管理公司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一些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开始渗透到三四线甚至是县级城市。但现在,中国酒店行业对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和品牌的认识也逐渐回归理性。中国酒店投资人逐渐发现,一些国际管理公司的优势在于品牌影响力、会员和渠道,而并不在管理方面。有些国际管理公司的效益还不如本土酒店。中国酒店投资人开始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方面,加强对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履行管理合同的结果、履行管理职责的能力进行专业、全面的评估,并用法律和合同赋予的权利追究管理公司的责任。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模式,既发挥国际品牌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业主作为资产所有者的责任心以及对本地市场的了解,这一尝试的结果是管理公司和业主取得双赢。
随着“互联网+”的拓展,大数据和互联网在酒店行业的应用会更为广泛;酒店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将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何操表示,酒店投资人应以更加开放、专业、市场化的心态探究恰当的经营模式;面对市场和管理模式及经营中的共性问题,要积极联合,共同解决共性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