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来源:上海信托圈
导读:3月19日,方正证券与中信信托签署《协议书》,双方一致同意解除《中信—远洋弘盛 信托合同》。同日,方正证券收到中信信托归还的信托资金2.31亿元,包含资金占用费131.68万元。
中信信托与方正证券2.3亿元信托“罗生门”事件,在持续了9天后,中信信托归还了方正证券2.3亿元信托资金,从“隔空互怼”到握手言和上演了神转折!
上海信托网消息,3月19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公司与中信信托签署《协议书》,双方一致同意解除《中信—远洋弘盛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合同》。
同日,方正证券收到中信信托归还的信托资金 2.31亿元,包含资金占用费 131.68 万元。
方正证券表示,鉴于公司已收到上述资金,本事项对公司2019 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的不利影响已消除。
中信信托公告资金已归还
同日,中信信托也发布公告称,经相关协商一致,信托合同已解除,信托资金已返还给方正证券。后续,我公司将依法处理其他事宜。
该事件虽然以方正收回本金获得了“胜利”,但该事件的整个过程还是疑点重重,内幕也并未完全暴露在吃瓜群众面前。
上海信托圈交流群里的一位吃瓜群众看到此消息时,颇为惊讶,在群内表示,中信信托前几天不是公告态度很强硬吗?怎么突然就把钱还给方正证券了呢?
我们先来复盘下方正证券、中信信托“隔空互怼”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3月10日晚,方正证券(601901.SH)发布公告称2.3亿信托资金不见了,被中信信托挪用给大股东方正集团还贷,引发外界轩然大波。
3月12日凌晨,中信信托公告作为中信•远洋的受托人公告称,中信·远洋的资金投向均为方正证券自主决策,自愿认购,且该信托的资金运用符合信托合同的约定。中信信托的言外之意,中信·远洋的2.3亿资金被放贷给方正证券的控股股东,符合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
当时,中信信托还表示公司已委托律师事务所处理相关事宜。
正当双方双方各执一词时,引发上海证券交易所关注。
3月12日晚间,方正证券公告表示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上交所“五问”方正证券,要求其尽快核实上述业务开展的决策程序和内核流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构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前期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等。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方正证券还未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但钱已经收回。
更有意思的是,该信托计划的融资方:远洋地产突发声明表示“黑锅不背”,该信托计划早在去年7月份就还清本息结束了。
远洋地产公告显示:中信·远洋的融资方弘盛永泰置业与中信信托签署的中信·远洋信托计划已于2019年7月12日全额结清该信托计划本息。中信·远洋存在的相关风险与弘盛永泰置业无关。
远洋地产其实要表明的意思是,7月份信托计划已经结清本息,而中信信托11月份增发的16亿份额与其无关。
上海信托圈内人士猜测表示:该事件或许就是用个老的信托计划当放款通道,不用再重新审批开户报银监,动静小,另外可能当时这个产品信托合同约定的资金用途范围比较广,留了口子,所以才有借新还旧这么一说。
此外,对于方正集团“借新还旧”的方案,方正证券表示不知情,还是略有蹊跷,全世界那么多信托产品偏偏买了一个“输血”股东的产品,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情,这是个“迷”?欢迎大家留言区评判!
另外,整个事件最引起信托圈众多吃瓜群众关注的另外一个点是:中信信托在该事件上的操作是否“合规”?
当然,中信信托并未将细节披露出来,公告内容也是“欲言又止”不好评判,比如:
中信信托是如何做到在融资方7月份全额结清利息之后,间隔了3个半月还能为该信托计划继续增发16亿元?
明明已经结束的项目如何“暗渡陈仓”改变资金用途,置所谓的“底层资产穿透”原则于何地呢?
而且还能在方正集团出现还款危机的时候,如何与方正集团达成“借新还旧”,又如何绕道将方正证券的钱变为还旧资金呢?
为何此前公告态度明确表明方正证券自愿认购该信托计划,并“互放狠话”委托律所处理此事,却又突然“握手言和”归还了方正证券的信托资金?
才一周时间,剧情如此反转,整个事件仍处迷雾之中,具体还需监管调查来做判断。
中信信托作为信托业头部公司,有着“信托一哥”的称号,在信托小白和投资人眼中绝对是“绩优生”。
但是,从2019年的罚单数量上看,中信信托又像是“带头大哥”去年中信信托收到监管处罚的种类覆盖了地产、政信、通道等等信托业务。
从罚单上来看,其业务“合规”层面出了些问题,屡被监管处罚,其被罚原由几乎覆盖了所有信托业务。
具体处罚原由: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违规为银行规避监管提供通道服务、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及单一信托、接受银行个人理财资金投资劣后受益权、违规为地方政府融资、自然人投资者数量违反监管规定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等等。
最后,送所有信托公司一句忠告:
信托业务千万条,“合规”第一条!
业务不合规,要吃“哑巴亏”!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