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保险代理人如何评定?此外,升级至二级或者一级,对保险代理人从业过程中是否违规有所要求。保险代理人减少背后,是各家险企推出各项改革措施,包括提高招募门槛、修改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基本管理办法(下称基本法)、加强培育等。
尽管尚在讨论阶段,但预示着时隔8年后,个人保险代理人考试即将重启了。2002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问世。而随着代理人销售资质分级的落地,保险行业有望迎来统一的高绩优人才标准。代理人分级标准认定渐行渐近之外,正在推动的“报行合一”和“全面双录”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影响。
近期,香港保监局公布2023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保费319亿港元,同比增长5806%。这一波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业务的上涨,主要由终身寿险和危疾保障需求带动。“目前,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
第二类是通过引起恐慌的方式,犯罪嫌疑人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每月要扣费数百至数千元,引发受害人恐慌。
如果股权转让完成,中航安盟保险的股东将变成安盟农业相互再保险全国总公司和蜀道集团,二者分别持股50%。由于业绩的稳步发展,中航安盟保险还推动了增资方案,将注册资本金从11亿元增加至14亿元。此外,中航安盟保险的董事长还处于空缺中。
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召开会议。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之后,中央金融委员会这个新成立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首次对外公开发声,传递的重要信息值得关注。透过会议新闻稿,一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次为英大长安的第八大股东拟清仓转让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也较10年前有了大幅提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过往也曾有股东清仓转让英大长安股权。但在转让价格方面,当前英大长安的股权价格有着明显提升。据财联社记者粗略估算,此次英大长安的股权转让价格相当于10年前的5.5倍。
这不仅令月度银保新单掉了近40%,甚至让整个银保渠道当月保费都出现了负增长。再看9月的银保新单负增长虽不若8月那般明显,仍是两位数的下滑;从面上53%的期交新单增速2月至7月的6个月间,银保期交的单月同比增长没低过60%,甚至还有单月同比疯涨117.76%这样的“6月风暴”。
日前,泰康人寿发行了第一只上市保险公司永续债。在发行节奏上,泰康人寿选择了分期发行永续债,首期发行50亿元,主体和债项信用评级均为AAA级。因此,泰康人寿率先获批发行首单国内保险永续债的行为备受关注。预计保险永续债的发行人或也将聚焦在一些资本存在一定压力的大体量头部险企。
那么,大模型如何引起保险行业变革?大模型的出现为保险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大模型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胡崇威表示,大模型在保险业内落地存在专业人才稀缺这一挑战。对于大模型的建设,董占军也表示,在金融保险领域,垂直大模型比通用大模型更有价值,对业务的针对性更强。
据近几期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国联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连续多个季度下滑,且接近监管“红线”,2023年第二季度(最新一期)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亦出现下调。根据偿付能力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国联人寿单季度净利润亏损0.88亿元,亏损额同比大增582.30%。
《通知》从保额、免赔额、赔付比例等方向对短期健康险提出了新要求,以进一步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经营,防范噱头营销,发挥健康保险保障作用。记者注意到,市面上一些百万医疗险产品,保额达到600万、800万元的情况并不罕见。其实,监管对于短期健康险的关注早已有之。
然而,平安养老的风险综合评级由上季度的BB级降为C级,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近一年来,平安养老每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分别为B级、BB级、BB级、C级。对此,平安养老解释称,公司2023年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下调的主要原因是难以资本化风险得分下降。
整体来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数量虽不及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但收益却相对稳健,19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均为正。目前已发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的机构仍较少。
保险代理人分级真的要来了!业内专家认为,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可更好地评估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不同级别保险代理人如何评定?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分级,可更好地评估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其实,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分级管理并非新事物。
多家保险公司已在上海落地养老社区,布局城市中心养老。“城心养老”渐热这也是大家保险落地的第13家城心医养社区,也是首次将“临近医疗,亲近子女,更近人间烟火”的城心医养服务惠及沪上。
截至11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10个月保费(注:原保险保费,下同)全部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各上市险企前10个月累计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皆实现不同程度上涨;不过仅从10月份单月来看,同比却呈现全面下降之势。为何上市险企10月份人身险保费同比集体走跌?
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赔付支出的同比增速分别较保费同比增速高出0.1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9.1个百分点,呈现逐季度递增的趋势。
近段时间,各家保险公司越来越青睐在城市中心区域设立康养社区。希望能发挥保险独特的优势,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实现金融养老的大目标。除了康养社区板块,各家险企也在顺应“9073”的养老格局下推出了自己的养老服务体系,毕竟大家深知我国最大的养老需求和市场在于居家养老。
尽管,重大人事调整,特别是头部央企的重大人事调整,从来不是仅仅因为短期的经营状况,但是,透过人事调整的窗口,依然可以一窥不同险企的经营策略与方向的变化,直观感受转型阵痛之下,整个保险市场的脉搏律动。接下来,如何使战略进一步落地,业务持续优化,将是阳光人寿新任总经理面临的一大考验。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其开放日上介绍的其的“保险+养老”战略,与其他险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更突出“大养老”概念,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式的产业布局——强调“人民性”,杜绝只服务中高端人群,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作为保险央企进行所有战略布局的基本准则之一。
其中,最被诟病的便是销售人员偷换贷款利率概念。记者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以“车贷利率”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投诉已超千条,部分投诉者直指贷款明细有误,称自己被销售人员刻意隐瞒或混淆贷款利率的概念。“36期的利息预估18000元,最低利率能做到3%,需要银行根据您的资质而定。
保险资金的配置结构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险资的存款配置同比有较大下降,而债券余额不仅居大类资产首位,其同比增长速度也很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债券配置余额同比增速皆超过19%。
险资正在密集减持地产股。相对于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阶段险资的踊跃入局,近些年来险资不断撤离地产股。即使是在房地产利好消息不断的2022年,险资逃离地产股的步伐仍然没有停止,其中就有泰康人寿“割肉”清仓阳光城、大家人寿减持金地、前海人寿减持华侨城A、平安人寿减持旭辉等。
三峡人寿风险综合评级连续六个季度不达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在监管红线之下。不仅如此,三峡人寿去年四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也并不理想。可见,三峡人寿早已是偿付能力不达标企业,而且进入2023年后风险综合评级进一步下行。